"
原標題:政協首場記者會 8大民主黨派和工商聯講了哪些?
海外網3月6日電⠶日下午15時,全國政協十三屆一次會議新聞中心在人民大會堂金色大廳舉行首場記者會,邀請民主黨派中央和全國工商聯領導人集體接受媒體采訪。
這是民革中央主席萬鄂湘、民盟中央主席丁仲禮、民建中央主席郝明金、民進中央主席蔡達峰、農工黨中央主席陳竺、致公黨中央主席萬鋼、九三學社中央主席武維華、台盟中央主席蘇輝、全國工商聯主席高雲龍的一次集體亮相。其中,丁仲禮、郝明金、蔡達峰、武維華、蘇輝、高雲龍皆為新麵孔。他們就黨派建設、參政議政、民主監督、兩岸交流、脫貧攻堅、科技創新等話題進行了闡述和回答。
民革中央主席萬鄂湘:5年向全國政協提交210篇集體提案
民革中央主席萬鄂湘先是介紹民革的一些情況,後來又在提問環節回答了記者關心的問題。
據萬鄂湘介紹,民革的全稱是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是在1948年1月1號在香港成立,今年是民革成立70周年。參政議政、民主監督以及參加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政治協商是民革的基本職能。
五年來,民革聚焦“十三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一些重大問題,主要在三個方麵發揮傳統優勢:一是社會和法製;二是“三農”;三是促進祖國和平統一。圍繞這三個方麵民革這五年進行了214次重大的調研和考察,通過“直通車”的方式直接向中共中央和國務院報送調研報告78篇,得到黨和國家領導同誌的重要批示187次,很多建議都轉化成了國家政策和法律。
五年來,民革通過全國政協這個平台以民革中央的名義向全國政協提交了42篇大會發言和210篇的集體提案,參與承辦了5場雙周協商座談會。
此外,民革以促進祖國和平統一作為工作重點之一,這是因為民革與台灣有著特殊的淵源,與台灣島內的各界人士也保持著非常廣泛的聯係,因此這五年來民革組織了一係列的兩岸青年的交流項目和赴台參訪活動。民革也邀請台灣的政黨和社團到大陸參訪300多次,積極擴大兩岸社會各界經濟文化和交流合作,增進共同的國家、民族和文化認同。
有記者問民革中央的參政議政工作有哪些具體成果?萬鄂湘介紹了民革在社會法治、京津冀能源結構、水資源治理、康養產業、”一帶一路”建設等領域所做的工作,並舉出實例。
民盟中央主席丁仲禮:民盟科教界人才薈萃
民盟中央主席丁仲禮介紹,中國民主同盟到現在為止共有29.5萬多盟員。這29萬多的盟員中有75%是在教育、文化、科技界工作,文化界、科技界、教育界的比例非常高,有1.9萬盟員在各級人民代表大會與政協擔任代表、委員,其中全國人大代表58人、全國政協委員130幾人,還有51位兩院院士。另外,6位民盟的前輩獲得過國家最高科技獎,所以可以比較自豪地說,中國民主同盟人才薈萃。
中國民主同盟77年來形成了自己獨到的傳統,“奔走國是、關注民生”,還有費孝通先生倡導的“出主意、想辦法,做好事、做實事”,我的理解,同中國共產黨緊密合作過程中為執政黨出主意、想辦法,為人民做好事、做實事,這也是民盟的優良傳統。
有記者提問:“大家都熟悉您的身份是科學家,您的名字也經常跟科學領域的事件聯係在一起。但是今天坐在這裏您的身份是新當選的民盟中央主席,從科學家到民盟中央主席,您如何帶領民盟履行職能,新上任有沒有‘三把火’?”
丁仲禮回道:“你這個問題可能隱含著說你是科學家可能當不好民盟中央主席。確實,擔任民盟中央主席對我來說是一個挑戰。誠如你所言,我一直在科技界、教育界工作,應該說做了不少事,但是對統一戰線和多黨合作等方麵的積累還是不夠的,所以我首先還是應該學習,學習民主黨派老一輩領導人的工作作風與優良傳統,向其他民主黨派的主席們學習,做好民盟的工作。”
此外,丁仲禮還表示:“一方麵,我一直在科技界、教育界工作,我們民盟的盟員很多來自科技界、教育界、文化界,同他們溝通起來還是比較方便的,把他們組織起來履行職責也是比較便利的。另一方麵,我是學地質的,在中國科學院這麽多年我一直分管資源環境、前沿教育這些學科,所以接觸了比較多的不同的學科,尤其對民盟特別關心的一些問題,比如接下來要做的長三角一體化調研、教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國家科技創新體係建設等問題的調研,我想我還是會有些幫助。”
民建中央主席郝明金:積極在經濟領域參政議政
民建中央主席郝明金介紹,民建的特色是一個密切聯係經濟界的參政黨。現在民建約有會員184000人,經濟界人士占78%,其中企業界人士占63%,另外還有專家學者,以及在政府機關、司法機關擔任實職的一些其他優秀代表人士。這次兩會我們民建會員共57名全國人大代表、102名全國政協委員。
民建是接受中國共產黨領導、與中國共產黨通力合作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參政黨。近年來民建發揮自身特色和優勢,圍繞推進新型城鎮化、防範係統性金融風險、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這樣一些國家重大問題、重大決策深入地開展調查研究,積極地建言獻策,有效地發揮了重要作用。同時,我們還積極開展社會服務工作,努力為打贏脫貧攻堅戰做出我們的貢獻。
今後,民建要按照中共十九大作出的戰略部署,緊扣新時代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圍繞貫徹新發展理念,建設現代化經濟體係,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等國家重大決策部署,切實履行好民建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參政黨的職責,全麵展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參政黨的新氣象、新幹勁、新作為。
在回答記者提問時,郝明金表示,要用新思想指導新實踐;繼承優良傳統,續寫多黨合作的新篇章;要增強新本領,跟上新時代。“我們要全麵加強自身建設,包括政治、思想、組織、製度、作風等各個方麵的建設,努力建設學習型參政黨,大興學習之風。同時也密切聯係經濟界實際情況加強對經濟、金融、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等知識的學習,熟悉新經濟、新產業、新業態,把握經濟發展的脈動,積極在經濟領域參政議政。”
民進中央主席蔡達峰:對脫貧攻堅做民主監督 提出批評和建議
蔡達峰介紹,民進的全稱是中國民主促進會,是以從事教育文化出版工作的中高級知識分子組成的參政黨,1945年12月30日在上海成立,民進的老一輩領導人有馬敘倫、周建人、葉聖陶、雷潔瓊、謝冰心、趙樸初等一批社會知名人士。
有記者問到民主監督問題,蔡達峰表示,民主監督是民主黨派的三大基本職能之一。長期以來,按照多黨合作的方針,執政黨和參政黨之間相互監督,主要是參政黨監督執政黨。中共中央對民主黨派發揮民主監督作用,始終高度重視,有相當多的製度為民主黨派履行民主監督職能提供了保障。
“前兩年,我們開展脫貧攻堅民主監督就是非常好的一個例子。”中共中央專門委托民主黨派中央就脫貧攻堅工作開展對口專項監督,這既是對脫貧攻堅工作的高度重視,也是對民主黨派履行民主監督職能的高度重視。
民進中央積極響應中共中央的號召,開展了對口脫貧攻堅民主監督,精心製定了工作方案,組織力量深入一線傾聽貧困村和貧困戶的呼聲,了解他們的貧困情況,就政策製定和政策實施當中的問題提出了許多意見、批評和建議。有的得到了中共中央領導同誌的批示,同時有關方麵給予了高度認可和大力配合。
中國農工民主黨主席陳竺:在醫改、環保等方麵積極建言
中國農工民主黨主席陳竺介紹,農工黨的全名為中國農工民主黨,成立於1930年,具有愛國革命的光榮曆史和優良傳統,是中國共產黨久經考驗的親密友黨,是以醫藥衛生、人口資源、生態環境領域高中級知識分子為主體界別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參政黨。農工黨現有黨員約16.2萬人,其中醫藥衛生界人士占到55.9%,人口資源、生態環境領域占2.5%。
五年來,農工黨充分發揮聯係界別的優勢,以“健康中國”和“美麗中國”建設為工作主線,圍繞“健康中國2030”規劃、全麵深化醫改、衛生立法、健康扶貧攻堅等方麵深入調研、積極建言,為健康中國建設做出了重要貢獻。
另一方麵,農工黨關注環境汙染的治理。關注清潔能源利用和能源結構調整,關注自然資源統一管理和環境保護修複相關的體製機製改革和法製保障,為我國生態文明治理體係的建立,為美麗中國建設做出了應有貢獻。
當前,人民群眾對更高質量的健康服務和美好生態環境的需求日益增長。從2012年以來,農工黨就把積極推進“健康中國”和“美麗中國”建設確立為兩條工作主線。經過全黨同誌的共同努力,在“健康中國”和“美麗中國”方麵都取得了一些履職的成果。
農工黨圍繞係統破解醫改難題,聚焦推動“三醫聯動”(醫療、醫保、醫藥)、“三保合一”(城鎮職工醫保、城鎮居民醫保、新農合),保障藥品供應以及深化醫學教育改革,加強全科醫生隊伍建設,推動健康絲綢之路建設等重點問題持續跟蹤、深度建言,為破除體製機製障礙、推動發展和改革建諍言、獻良策,很多意見得到中共中央、國務院的重視,轉化為國家的政策措施。
在推進綠色發展,大氣、水、土壤綜合治理,生態環境監管體製改革等領域深入調研、持續發力,推動關口前移,也就是更加注重源頭治理,為建設“美麗中國”做出新成績。我感到民主黨派建言獻策最要緊的,還是要抓住主要矛盾深入調研。我們的很多建議,凡是經過嚴格科學論證,有循證基礎的被中共中央、國務院采納率就是很高的。
致公黨中央主席萬鋼:匯聚僑海智慧 提交35件大會提案
中國致公黨1925年成立於海外,成員大多數都是歸僑僑眷和具有海外留學工作生活經曆的歸國人員。立黨宗旨用8個字概括:致力為公,僑海報國。彰顯僑海特色,匯聚僑海智慧,發揮僑海力量,維護僑海權益,這是致公黨參政履職中不懈努力、孜孜追求的目標。
今年有55位全國政協委員參加這次政協大會,他們不僅代表著5萬多致公黨黨員,也代表著我們所聯係的歸僑僑眷和廣大海外留學人員。致公黨中央所提交的35件大會提案和9件大會發言,也反映了致公黨所聯係的僑海群體對於當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相關問題的思考和建議。
九三學社中央主席武維華:為國家科學技術發展做貢獻是本職
九三學社是以科學技術界高、中級知識分子為主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參政黨。中共十九大報告裏提到的“墨子”“天眼”這些重大科技成果都有九三人的突出貢獻。
現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我們的經濟社會發展要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等等,這些都更要依靠科學技術。
有記者提問:“未來九三學社將如何發揮自身優勢,為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貢獻力量?”武維華表示,為國家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創新型國家的建設做出貢獻,是九三學社每一位成員義不容辭的光榮使命。
武維華介紹,九三的廣大成員,日常的本職工作就是為國家科學技術的發展做貢獻,九三學社曆史上先後有五位兩彈一星元勳、五位國家最高科技獎的獲得者,還有七位科學家曾獲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現在一大批九三學社的中青年科學家,繼續在科技前沿的領域奮發有為。
圍繞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建設創新型國家,九三學社組建了促進科技發展和自主創新的重大課題組,不斷提出議政建言。特別是過去十年來,九三學社組建了促進科技發展和自主創新的重大課題組,通過廣泛的調查,深入科研第一線。在每年高層協商和全國兩會上,都圍繞著這一問題先後不斷地提出議政建言,而且不少意見得到采納。
武維華表示,進入新時代,要進一步發揮九三學社的科技特色,整合社內外力量,緊緊圍繞深化科技體製改革和建設創新型國家,深入調查研究,努力提出一些科技政策法規和製度方麵的建議和意見。
台盟中央主席蘇輝:推動兩岸交流 共圖民族偉大複興
台盟中央主席蘇輝介紹,台盟的全稱是台灣民主自治同盟,是由定居在祖國大陸的台灣省人士組成的參政黨。“台灣”二字標誌於我們黨派的名稱之首,就是因為台盟始終不渝地傳承和弘揚台灣同胞愛國、愛鄉的光榮傳統,為祖國的和平統一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中國夢而不懈奮鬥。
在回答記者提問時,蘇輝說,台盟與台灣同胞有天然的親情和鄉情聯係。台灣是每一位台盟盟員魂牽夢繞的故鄉,推動兩岸交流,共圖民族偉大複興是台盟一以貫之的曆史職責,也是台盟矢誌不渝的奮鬥目標。
中共十八大以來,台盟認真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對台工作的大政方針,著力突出台盟特色,進一步突出兩岸交流交往。通過舉辦論壇、研習營、培訓班以及邀請台灣醫師到祖國大陸開展義診等多種多樣的活動,來鞏固和深化與島內鄉親的情誼,向台灣鄉親們傳遞祖國大陸的善意和誠意,傳遞祖國和平統一、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美好願景,促進兩岸交流交往,增進兩岸同胞的心靈契合,為兩岸關係發展大勢匯聚合力。五年來共接待島內參訪團體1200多批次,將近2萬人。同時我們也組織一些文化團體、鄉親的省親交流團組赴台交流。
全國工商聯主席高雲龍:民營經濟對國家財政收入貢獻占比超50%
全國工商聯主席高雲龍介紹,工商聯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以非公有製企業和非公有製經濟人士為主體的人民團體和商會組織。按照章程,工商聯是黨和政府聯係非公有製經濟人士的橋梁和紐帶,是政府管理和服務非公有製經濟的助手。工商聯的工作主題就是促進非公有製經濟健康發展和非公有製經濟人士健康成長。
截至去年底,我國民營企業數量有2726.3萬家,個體工商戶6579.3萬戶,注冊資本超過165萬億。民營經濟對我們國家的經濟社會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有個“56789”的說法:民營經濟對國家財政收入的貢獻占比超過50%;GDP和固定資產投資、對外直接投資占比均超過60%;企業技術創新和新產品占比超過70%;城鎮就業占比超過了80%,全國城鎮就業數是4.25億人,非公有製企業就業數3.4億,這就是80%;這兩年特別是去年對新增就業的占比貢獻超過90%,所以貢獻還是非常大。對穩定增長、促進創新、增加就業、改善民生等方麵非公有製經濟都做出了突出貢獻。
有記者問:“民營企業是社會扶貧的重要力量,請問您認為在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過程中,民營企業能發揮什麽樣的作用?全國工商聯在這方麵又做了哪些引導工作?”
全國工商聯主席高雲龍表示,改革開放40多年來,民營經濟得到了迅速發展,民營企業家在參與脫貧攻堅之中,表現出很高的熱情。在這樣的形勢下,全國工商聯、各級工商聯都積極引導、動員非公有製企業參與到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行動之中。創造了很多好的模式,取得了很多成績。媒體朋友可能也有了解,也有很多報道。
全國工商聯重點抓的一個品牌“萬企幫萬村”,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截至2017年底,有4.62萬家企業參與到行動中,幫扶了5.12萬個村,幫扶方法有的是產業扶貧,有的是就業扶貧,還有公益扶貧。產業扶貧投資了大概527億元,公益扶貧投入了109億。還有就業扶貧,有的是定向招工或者培訓,安置就業50多萬人,技能培訓54萬人次,共帶動了620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所以說效果還是不錯。
點擊進入專題
責任編輯:張建利
"